最新文章
XCR3128XL-10TQ144I
型号:XCR3128XL-10TQ144I 欢迎来电咨询!可提供原厂技术支持,方案开发,帮助客户选型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深圳市毅创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
电话:(86)-755-83210909 83616256 83210801 83213361
企业QQ: 2355507165 / 2355507163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深圳市毅创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、专业的XILINX(赛灵思)、ALTERA(阿特拉)、FREESCALE(飞思卡尔)、Analog Devices、TexasInstruments嵌入式FPGA、CPLD、微控制器、数字信号处理等集成电路销售与服务的授权分销商。也是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原装XILINX、ALTERA、FREESCALE产品供应商之一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当全球首款FPGA产品——XC2064诞生时,注定要使用大量芯片的PC机刚刚走出硅谷的实验室进入商业市场,因特网只是科学家和政府机构通信的神秘链路,无线电话笨重得像砖头,日后大红大紫的BillGates正在为生计而奋斗,创新的可编程产品似乎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。
事实也的确如此。最初,FPGA只是用于胶合逻辑(GlueLogic),从胶合逻辑到算法逻辑再到数字信号处理、高速串行收发器和嵌入式处理器,FPGA真正地从配角变成了主角。在以闪电般速度发展的半导体产业里,22年足够改变一切。“在未来十年内每一个电子设备都将有一个可编程逻辑芯片”的理想正成为现实。
1985年,Xilinx公司推出的全球第一款FPGA产品XC2064怎么看都像是一只“丑小鸭”——采用2μm工艺,包含64个逻辑模块和85000个晶体管,门数量不超过1000个。22年后的2007年,FPGA业界双雄Xilinx和Altera公司纷纷推出了采用最新65nm工艺的FPGA产品,其门数量已经达到千万级,晶体管个数更是超过10亿个。一路走来,FPGA在不断地紧跟并推动着半导体工艺的进步——2001年采用150nm工艺、2002年采用130nm工艺,2003年采用90nm工艺,2006年采用65nm工艺。
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,可编程器件从任何意义上来讲都不是当时的主流,虽然其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。可编程逻辑阵列(PLA)在1970年左右就出现了,但是一直被认为速度慢,难以使用。1980年之后,可配置可编程逻辑阵列(PAL)开始出现,可以使用原始的软件工具提供有限的触发器和查找表实现能力。PAL被视为小规模/中等规模集成胶合逻辑的替代选择被逐步接受,但是当时可编程能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陌生和具有风险的。20世纪80年代在“megaPAL”方面的尝试使这一情况更加严重,因为“megaPAL”在功耗和工艺扩展方面有严重的缺陷,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。